今天,我们将继续来解析尼尔森博士所提出的十项交互设计原则剩余部分,这些原则强调了UI设计需要与现实场景相符合,让用户更快速、轻松地学习和使用UI,同时,尽可能地减少用户错误,并给予用户合适的反馈,帮助用户避免潜在的错误和危险。
用户在遵循自身心智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会产生“错误”使用系统功能的情况,这时需要有帮助用户离开的明确标识。比如,某些情况下支持撤销和重做,以及未保存直接返回,防止数据丢失的草稿箱等。
(删除设备是不可逆操作,系统给出二次确认弹窗,允许用户反悔)
遵循平台的惯例。在同一平台中,同一用语、功能、操作保持一致性,减少用户疑惑。
(1) 与用户的使用习惯保持一致,用户不需要重新学习,各种产品的相似功能具有一致性。
(不同的软件平台,采用类似的交互方案,都是点击右上角加号添加设备)
(2) 产品规范化。在同一产品中,同一层级的信息应使用一致的设计语言。例如导航、弹窗、按钮、列表等元素,这也是我们推行设计组件化的原因之一。
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会不经意间“犯错”,这时需要对用户进行提醒,以免造成损失。
(1) 信息提示。错误信息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,较准确地指出问题,并且提出解决方案。
输入错误时,及时反馈,下方有提示说明
(2) 二次确认。一些重要的操作需要进行二次确认,并将操作后果告知用户。
退出登录、注销账号等操作需要二次确认,并利用损失厌恶心理挽留用户。
上一篇: 深度解析十大设计原则(一)
下一篇: 手术室行为管理系统中新增取衣记录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