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生情况:这种客户做过功课,对软件开发的流程、行业价格、技术术语(如敏捷开发、MVP、前后端分离)了如指掌。他们不会无理取闹,但会严格按照“教科书”的标准来审视你的合同和报价。
经典台词:“根据IEEE标准,需求变更流程应该这样定义…”、“我查过三个报价,你们的日开发费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了15%,请解释一下成本构成。”
2. 挑刺压价型
发生情况:他们的核心策略不是谈价值,而是找问题。无论你的方案做得多完美,他们总能从文档格式、某个无关紧要的功能细节、甚至是一个措辞上找出“瑕疵”,并以此作为要求降价的筹码。
经典台词:“你这个UI设计这里有个像素好像没对齐啊,这说明你们不够细心,这个价格我觉得不值。”、“你们合同里这里有个错别字,看来不够专业啊,总价上得再让一点。”
3. 土豪买单型
发生情况:最为爽快(也最为稀有)的客户。他们通常业务紧急、预算充足,更看重速度、质量和你的专业度,对价格不敏感。但他们要求极高,如果做不好,后果也很严重。
经典台词:“钱不是问题,但我下个月就要上线,能做到吗?”、“我就一个要求:必须是最好的技术、最好的团队,别给我省钱。”
4. 比较压价型
发生情况:他们会明确地告诉你,你的竞争对手(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)报了一个更低的价格。这是最常见的压价策略,旨在利用你的竞争心理。
经典台词:“XX公司做的和这个差不多,报价只有你们的一半。”、“我再找两家比比价,如果你的价格能和他们差不多,我就选你。”
5. 现查现砍价型
发生情况:在和你开会或电话沟通时,当场打开搜索引擎或咨询朋友,查询某个功能“大概的市场价”,然后立即用这个不准确、不完整的信息来挑战你的报价。
经典台词:“诶你等等,我搜一下…你看,网上说做一个你这样的APP只要5万,你怎么要20万?”(搜到的是模板价格或虚假广告)
6. 强行压价型
发生情况:不讲理由,没有策略,就是直接、强硬地要求降价。他们信奉“开口三分利”,觉得只要态度强硬,对方就会让步。
经典台词:“别跟我说那么多,直接告诉我最低多少钱能做!”、“便宜X万,行就签,不行我就走人。”